在PCB制造过程中,成型工艺是决定PCB电路板最终形状和尺寸的关键环节。不同的成型方式对PCB的生产效率、成本控制及产品质量等有着直接的影响。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主流的PCB成型方式以及它的适用场景吧。
1,CNC成型:
CNC铣切成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PCB成型方式。其原理是通过高速旋转的铣刀沿预设路径切割基材,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异形板加工。CNC的优势在于精度可达±0.1mm,可处理复杂轮廓和内部开槽,特别适合小批量、多品种生产。但受限于单板加工模式,其效率较低且刀具损耗成本较高,常用于高密度互联(HDI)板、柔性电路板(FPC)及样品阶段验证。
2. V-CUT分板成型
V-CUT(V型切割)通过在PCB拼板间预先切割出V型凹槽,利用机械应力实现快速分板。这种方式加工速度快,单次可完成多块拼板的分割,尤其适用于矩形规则板型的大批量生产。其成本仅为CNC的1/3,但受限于直线切割特性,无法处理曲线边缘。V-CUT需注意残留毛刺问题,分板后常需二次打磨,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应用广泛。
3. 激光切割成型
激光切割采用高能激光束汽化材料,实现无接触式加工。其精度可达±0.05mm,切口光滑无毛刺,特别适合超薄板(0.2mm以下)、陶瓷基板等脆性材料的精密加工。CO2激光器适用于FR-4等常规基材,而紫外激光可处理聚酰亚胺柔性材料。虽然设备成本较高(约CNC的3倍),但在5G毫米波天线、医疗微型设备等高端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。
4. 冲压成型
冲压成型利用定制模具进行高速冲切,单次冲压可完成多块PCB成型,理论产能可达8000次/小时。该工艺边际成本极低,适合手机主板、LED灯板等标准化产品的大规模生产。但模具开发费用高昂(数万至数十万元),且修改难度大,仅适用于百万片级订单。近年出现的液压模切技术,通过优化模具结构将最小孔径降至0.3mm,拓展了冲压工艺的应用边界。